涧头集镇(最初名为箭头集)历史悠久,是台儿庄区第一大镇。该镇南高北低,最高点库山的东西各有一涧,每年汛期,山洪暴发,洪水顺涧而下,两涧的水在集北汇合流入运河。由于库山两涧的水流自然形成的箭头形状,两水汇合称“箭头集”,故称箭头集,后演变为涧头集。
大运河从微山湖畔的韩庄东流到台儿庄,一溜儿8个闸,其中一个叫巨梁桥闸,位于今枣庄市台儿庄区涧头集镇西北4公里处。途经涧头集镇境内的运河南有个黄丘山套,从山中流出一条河叫龙河,弯弯曲曲流入运河,却把运河边上的一个村庄分成了两半,东、西两边来往困难。后来,东半村出了一个女能人,家里很穷,她却想着在龙河上修桥方便全村人。她思前想后有了主意,便走东家串西户讲修桥的好处。东邻西舍都被她说通了,但就是拿不出钱来。她说:“修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家家户户平时省吃俭用,一年一人交出1斤粮食,积攒起来,我去找石匠修桥。”就这样,粮食一点一点聚,桥一点一点修,今年聚粮铺桥底,明年聚粮修桥墩,后年聚粮修护坡,年复一年,不知聚了多少粮,也不知修了多少年,桥终于修成了。这座桥因为是聚粮修的,桥名就叫“聚粮桥”,河东、河西又联成了一个村,村名也叫聚粮桥村。后来,官家治理大运河,在这里建了桥闸,叫聚粮桥闸,日久年远,传着传着就叫巨梁桥闸,村子也叫巨梁桥村了。 历史上涧头集镇周边有土筑圩墙,借引龙河的水入壕沟环绕。街道呈“丁”字形,一条南北中心大街和东西街相接不出头,分内街和外圩,共有6个大门。同时,这条街又有“蛇鹿子(即蜥蜴)街”之说。南北中心街为蜥蜴身,一条东西街和一条东西巷为四足,街心一眼井为肚脐,南北中心大街和东西街接头不远处,有一眼三口单筒的水井,名曰三眼井为“蜥蜴”头。
涧头集镇子不大,庙宇不少,素有“百步一庙”之说。据记载涧头集有天齐庙、火神庙、关帝庙、双阁、倒坐观音堂等十三四处庙宇,并有天主、耶稣两处教堂。农历二月初七日库山庙会,特别是三月二十八日火神庙香火庙会,说书唱戏的,打拳卖艺的何止十场、八场。会期前两三天,赶会的民众就从数十里外汇集而来。
涧头集古镇庙宇之多与大运河有着密切的关系。早在18世纪,就有福建、山西、江苏等地商人和回民兄弟沿运河而来经商,有的在此安家落户。他们为宣传本地、本族、本业的风俗和信仰,就修建庙宇。山西会馆即为山西商人所修建,街中心的水井也是山西人所开挖,直到新中国建立后,树在井边的碑碣尚在,上刻“山西义井”四字。镇北“二僧庙”前的千年银杏树,被称为关公拴战马的枫香树和二百(碑)间茶馆、三百(碑)间饭馆、三山夹一井(三个屋山墙间有一眼井),曾吸引许多外地人前来观光游览。
涧头集镇背靠大运河,是鲁南、苏北重要的物质集散地。这里的主要农副产品、畜产品的外运和外来的布匹、生活用品的输入,多是靠大运河南来北往的船只捎运,镇内镇外有客栈、草棚店数十家,每日来往客商四五百人,牲畜二三百头。各栈、棚住宿的、起火的(借锅灶做饭)、喂牲畜的,白天人声嘈杂,夜间灯火通明。
涧头集镇主要有一栈、三行、十坊。一栈就是运河万年闸杨公祠的货栈,主要经营南北竹货、窑货,还经营煤炭、土焦。三行即粮行、盐行和牙行。十坊是酒坊、油坊、醋坊、米坊、面坊、布坊、染坊、糕点坊、刮烟坊和卷烟坊。特别是刮烟,丝细、色黄、味香,远销徐州、南京等地。古镇沿街店铺相连,著名的商号有陈福源、天增祥、源盛祥、云升祥、泰和堂、普济药房等数十家;出名的饮食业有王家的羊肉汤、薛家的火烧、黄家的麻花、孙家的枣卷、曹家的油煎包等。
文章源自遇见台儿庄-https://www.cntez.com/news/81104.html
- 我的微信
- 台儿庄,一个寻梦的地方。
-
- 微信赞赏码
- 您的赞赏,必超所值!
-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