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不想种地,很多农民有国家的补贴还有自己的辛苦工作得到的收益,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,并且更向往更优越的生活,而种地的矛盾就在于收入的问题,很多小麦收割的情景可能对于很多农民来说都快成了回忆
风风雨雨几十年,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二三十年前割麦,一般农村家庭从收割小麦到贮藏最少需要两周的时间。现在不一样了,一家好几块地,用不了两三天就能完活。二三十年前怎样收获小麦你或许依稀有些印象,或许早已忘记,还有很多人不知道是怎样收获的,下面就通过几张图片带大家回忆下以前农村收割小麦的情景。文章源自遇见台儿庄-https://www.cntez.com/news/79832.html
1、割麦文章源自遇见台儿庄-https://www.cntez.com/news/79832.html
文章源自遇见台儿庄-https://www.cntez.com/news/79832.html
这个割麦子,看着轻松其实不然,因为需要弯着腰,并且还有拿着镰刀要快要准,也算是一个技术活,这每家每户一般都会几亩地,这一天下来很多农民都累的站不起身,实则是腰老是弯着的关系,并且在太阳底下暴晒,皮肤黝黑,汗流浃背很是辛苦,其实以前农民在收割小麦的时候并不会感到自己的很累,一般都是晚上回到家才发现,这都是一种意志。文章源自遇见台儿庄-https://www.cntez.com/news/79832.html
文章源自遇见台儿庄-https://www.cntez.com/news/79832.html
2、轧场(脱粒)文章源自遇见台儿庄-https://www.cntez.com/news/79832.html
文章源自遇见台儿庄-https://www.cntez.com/news/79832.html
-石滚轧场-文章源自遇见台儿庄-https://www.cntez.com/news/79832.html
文章源自遇见台儿庄-https://www.cntez.com/news/79832.html
-拖拉机轧场-文章源自遇见台儿庄-https://www.cntez.com/news/79832.html
刚收割上来的小麦是麦穗和秸秆连在一起,以前农村收割机比较少价格也比较贵,农民不舍得,现在收割机直接割了小麦粉碎秸秆还能脱粒装袋很方便。这轧场也就是脱粒的意思,用一个大石磙,然后用毛驴或者拖拉机或者三轮车拖动,一般这场都是圆形的,这来回反复的需要很多遍。文章源自遇见台儿庄-https://www.cntez.com/news/79832.html
3、堆麦秸(mai jie)文章源自遇见台儿庄-https://www.cntez.com/news/79832.html
文章源自遇见台儿庄-https://www.cntez.com/news/79832.html
-铁叉和竹耙-文章源自遇见台儿庄-https://www.cntez.com/news/79832.html
文章源自遇见台儿庄-https://www.cntez.com/news/79832.html
这其中要包括铁叉和筢子,首先用筢子把脱粒好的秸秆筢到一边,然后再用铁叉一点一点堆起来,麦秸垛用处可不小这农民家里以前都有土灶,平时用来做饭,另外还有个比较大的作用就是丧葬的时候要铺秸秆,就是为那些跪灵棚的人准备的。这堆麦秸也是技术活,因为要保证长时间成一个垛壮另外方便平时使用,一般是上面一个人下面一个人,这样可以把麦秸垛堆的又好看又完整。文章源自遇见台儿庄-https://www.cntez.com/news/79832.html
文章源自遇见台儿庄-https://www.cntez.com/news/79832.html
轧完场,就到了麦秸垛的时候了文章源自遇见台儿庄-https://www.cntez.com/news/79832.html
文章源自遇见台儿庄-https://www.cntez.com/news/79832.html
-麦秸垛-文章源自遇见台儿庄-https://www.cntez.com/news/79832.html
要堆出一个既稳定又漂亮的麦秸垛也是需要技术含量的。
4、“扬场”
小麦被脱粒出来,上面有泥土还有麦穗壳,这些需要通过扬场来处理,利用“木锨”(就是木制的铁锹),把麦子扬起来,利用微风把灰尘和穗壳吹走,剩下就是麦粒,不过这个也比较辛苦,也是一个技术活,不会的很容易撒的到处都是,另外扬完一边需要有人在一边用大扫帚把上面的穗壳扫一下,就这样反复很多遍,直到剩下的都是麦粒为止。
5、晾晒入仓
不过在入仓前和扬场后有个空隙,是用来凉嗮的,因为很多小麦收割的时候没到成熟期,需要脱水,防止入仓后发霉,在凉嗮的时候用一种特制的木筢把麦子堆积好,然后就可以装袋拉回家了,以前有条件的用地排车,没条件的小推车,再后来有三轮和拖拉机。
现在想想大人在忙着干活,小孩在一边光着脚丫或者穿着凉鞋在一边玩耍,有时候,来一个卖雪糕的吃一块,买不到就提前用井水冰镇好的西瓜,这都是在收割麦子的时候才能体会到,想想这都是满满的回忆,现在很多80后70后都进城了,以前收麦子的情景也很少看到了,更多的是老人在村里利用收割机,这也成为了很多人的回忆,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吗?可以留言分享你那里收割麦子的情景。
很怀念咱小时候那麦秸垛时光,那份天然、那份纯朴、那份天真、那份快乐,那份麦秸垛里才有的激情……
儿时的打麦场,大人的繁忙场,孩子的欢乐场。现在都盖房子了!起场,父母盼着收成,如何颗粒归仓,孩子想着玩耍,怎么能够尽情尽兴。
如果说现在的孩子有充气蹦蹦床,那麦秸垛就是我们的蹦蹦床。
等过了麦季,依然可以玩耍,没准儿还能摸出俩鸡蛋。
无所顾忌,肆无忌惮,不怕磕着碰着。小孩子,把麦秸垛当成游戏的乐园。
有的麦秸垛,可以避避雨,也躲在里面捉迷藏。
▲老人也喜欢在麦秸垛上晒暖儿……
大人在田间劳动,我们坐在麦秸垛下,夏能乘凉,冬可保暖,回家了再拽一筐麦秸做饭。麦秸垛,大石磙,倘佯在我梦中。如一朵沐浴阳光,沾满春露,浓郁芬芳的花朵,烂漫绽放在我内心深处。温馨着我的梦境,温暖着我在城市漂泊的心。
无人玩耍的麦秸垛,显得异常孤单。
好的麦秸垛,必须是有角有楞,规规矩矩,一看就很漂亮。
曾经的麦秸垛,是乡村的一道风景,煞是漂亮。
麦秸秆不是喂牛,就是用来烧火做饭。拽瓷实的麦秸垛,是个技术活,手拽的生疼生疼哩,只拽出来一小把儿。
农村老家的麦秸垛,你还记得哪些?一起来吐槽记忆中的点点滴滴吧!
- 我的微信
- 台儿庄,一个寻梦的地方。
-
- 微信赞赏码
- 您的赞赏,必超所值!
-
评论